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度颇高。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知识改变世界,而知识的获取,则从一间教室开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智慧教室的出现让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突破,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场景智慧课堂,让知识的传递更为高效。而在智慧教室的背后,是一群热爱教育、专心研发的技术人员。
1月19日,《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播出《构筑美好教育梦》,走进北京东方中科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中科达),深入其位于天津的专业生产各类学科教室、高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成套设备的生产基地,为大众讲述智慧教室成型背后的品牌故事。
东方中科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始创于1996年,自创立之初就将致力于打造安全、环保、智慧的教育品牌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回溯历史,东方中科达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教育装备的发展创新史。
乘改革东风 全新启程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中国神州大地,教育装备行业也随之初露端倪,当时的温州以生产各类文具、玩具成为了教玩的前沿阵地。东方中科达的创始人朱良聪这一时期在温州开启了教育装备之路。
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这一发展战略给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当时的老师还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黑板授课,新媒体教学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朱良聪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将会给整个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于是决定抓住时机,转战北京发展,并于1996年7月16日,正式创立北京东方中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促教育转型 加速进程
创立之初困难重重,朱良聪凭借着心中对于教育装备行业的热爱,不断坚持奋斗,他坚信好的产品是立足市场的根本。
从1996年至2008年,东方中科达的实验室经历了全木、铝合金、压铸铝三个阶段的升级换代。为此,东方中科达走上了工贸一体、自主研发、品牌创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也由此确立了其在教育装备行业的竞争优势。
200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行业出现了大转型,朱良聪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东方中科达顺势而为,开始由原先的生产单一多媒体设备率先转型到研发通用技术成套设备,这一步奠定了中科达在教育装备行业的差异化优势,并迅速布局全国,占领重点区域市场。
应智能发展 再赴征程
2012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方中科达已经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企业秉承着技术领先、质量领先、服务领先的理念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产品品质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也就在这一年,朱建武在父亲朱良聪的召唤下来到了公司,作为一名毕业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企业新人,朱建武从基层做起,熟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为企业的下一步创新做着准备。
朱建武看到了教育装备行业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他开始潜心与同事一起研发新产品,探索教育装备的绿色环保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为研发更加智能、更加适合各个学科的专业性高端实验室而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代又一代高端实验室成套设备,为教育装备系统提供整合服务解决方案。
全新一代高端实验室成套设备涵盖物理、化学、科学等各个学科的智能教室场景,针对每个学科的专业性对教室进行专业的打造,满足每个实验室的需求、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筑教育梦想 万里鹏程
今天的教育,奠基明天的希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如今的中科达已经全面开启智慧环保型品牌发展之路。并在天津拥有占地40亩的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建立起一支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提升企业的创新及研发水平,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教育装备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更大力量。
未来,东方中科达将继续本着“中正至诚、科教兴国、达济天下”的核心理念和“依托教育、服务教育、以诚为本、以质求生”的企业宗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灿烂明天而努力。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葳 潘挺 张兴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李 玥
撰 稿 | 李 玥
策 划 | 尹杰 何晓亮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薛 敏
采 编 | 关升 张硕
摄像指导 | 武晓强
摄 像 | 魏欣屹 任继坤 胡闻哲
灯 光 | 赵青山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后期制作 | 郭梓轩
包 装 | 孙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
监制 | 叶晶 杨宏喜
出品人 | 时间 丛日辉
本期编辑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