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档案》| 琴韵永传
2020-10-22 10:52:24 浏览1545次 来源:中国品牌档案
每一道工序经过手的搓摸,有了人与琴的心灵对话,才有灵气和生命。手工制作的每一把琴,才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品。在我国北方,有一种旋律世代流传,它的音色饱满浑厚,古老苍凉,奏出了三秦父老对于土地的眷念。这种曾经只存在于京韵大鼓、苏州弹唱等民族曲艺中的伴奏乐器,如今也走上了独奏之路,正重新焕发着活力,它就是——三弦。这种古老乐器的破与立、守与传,在近70年间,与一个姓氏息息相关,那就是河北沧州市肃宁宋广宁。宋广宁——在时间上作画的制琴师,这位85岁高龄闻名遐迩的大师制作乐器已逾半个世纪。民乐学习者和收藏家们都以收藏一把“宋广宁制作”的琴引以为傲,音乐大师萧剑声就是其中一位。1960年开始,萧老和宋老开始合作研究改良传统三弦,先后改良出60三弦、80三弦、高音三弦,并用人造皮代替蟒皮,获得国家专利,二老这一系列开创的改良之举,为混乱的三弦谱系制定统一标准,影响深远,沿用至今。从此,萧老带着宋广宁制作的三弦一步步走向中国民族乐器的世界舞台。而“宋广宁制造”也成为三弦制造界的一块金字招牌,宋广宁也因此被冠以“三弦大师”的称号。指间与木头每一点细小的修正,都是机器触达不到的亲密,而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全靠制琴师的经验和手上功夫。从无到有,一把乐器的制作完成只经过广宁乐器一位制琴师之手,以最高的工艺标准,发挥木质最大的优势,保留古朴自然的本色,不做任何雕饰,做到心弦与自然的交融,终得一把世上独一无二的手工琴。而制琴的独门绝技,宋广宁的传承人——郭占杰,还是一一亲自把关。时间有它自己的节奏,一把琴也有它成熟丰满的周期,一把琴的个性由木生发,更是由制琴师赋予,让时间成为器物手工制作传承的参与者,这也是广宁乐器的追求和坚持。让每一位演奏家都能得到一把好琴,这是宋师傅坚持半世纪之久的初心,也是他传承给广宁乐器的制琴追求。广宁乐器制作的每一把阮和柳琴,都会经过张鑫华一一定音,保证音色音准,刻以张鑫华监制,宋广宁制作,方能出厂,这是广宁乐器对每一位用琴人的尊重,也是对悠久历史的中国民乐的敬仰。如今,为帮传承制琴这门传统手艺,宋老儿子孙子先后加入这个行业,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广宁三弦琴获批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仍然古韵犹存。斫而为琴,弦而鼓之,这是中国民乐。心灵对话,手工搓摸,这是广宁乐器。手艺人亦是守艺人,广宁乐器守着一项技艺的同时,亦传承着一个时代永恒的记忆。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 葳 潘 挺 张 兴
监 制 | 叶 晶 杨宏喜 郑志受
出品人 | 时 间 丛日辉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郑伟晶
撰 稿 | 郑伟晶
策划 | 尹 杰 何晓亮 刘伯炜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薛 敏
采 编 | 薛 敏
摄像指导 | 武晓强
摄 像 | 丁 培 刘昊东
灯 光 | 尹 航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剪辑指导 | 刘默晗
后期制作 | 艾 宏
包 装 | 孙 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