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6月7日,老故事频道《中国品牌档案》播出《中国味道 匠心御食》节目,讲述了古代御茶膳房的历史更替与文化底蕴,也看到了御茶膳房在当今时代下,所延续的高端品质与特殊使命。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走进御茶膳房的前世和今生。
前世——清宫御茶膳房——主司宫廷膳食
1723年, 雍正元年,在沿袭明代膳食组织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完善的膳食组织机构——御茶膳房,在紫禁城太和殿东箭亭侧挂牌成立,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
御茶膳房下属机构设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因其为帝王服务所耗之糜、取材之精、用工之繁,成彼时中华饮食文化之代表。
随着辛亥革命胜利,御茶膳房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1911年之后,根据民国优待清廷协议,御茶膳房从故宫东侧箭亭迁址后宫。至溥仪1924年出宫为止,又延续了13年,御茶膳房正式结束了它长达201年的皇家私厨使命。
今生——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民族品牌传承经典
夫天地之光阴,万物之逆旅。七十多年后,御茶膳房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生。2001年,经故宫博物院同意,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次,它以一个民族品牌的身份,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以”敬畏“精神,做人和食
御茶膳房秉承着“敬畏”——这种与众不同的企业精神。二十年如一日,从人到食,都持续保持着一种高贵的精神,重现曾经在御茶膳房中出现的那些集天下能工巧匠为皇家制作的精品糕点,恢复那些在历史中遗失的美食之法。公司创始人王文刚和御茶膳房团队,结合”尊重历史“与“发展”这两个角度,开始了漫长的尊古法制饼的尝试。
经过反复的试验,御茶膳房掌握了古法手工御制糕点的技艺,每一款糕点的完美呈现都需经过古法制饼274道工序,融入了古法制饼的精髓和制饼工匠们的心血。终于成功推出了”御系列古法手工精制糕点“和”系列百寿桃“,并取得外观和配方专利,随后”清宫御茶“”御用酒醋“及”西洋点心贡“等系列产品也相继恢复。延续古法制饼,采用新的技术、新的食材,制作出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精品糕点,御茶膳房用坚持找回了属于这个品牌应有的工艺。
由内而外,打造希望”绿洲“
为了让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王文刚再次提出另一种企业精神,将御茶膳房建成一片“绿洲”。所谓绿洲,就像是在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希望之地。这种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御茶膳房多了一个面壁的规矩。公正、温暖、简单,这三者是王文刚企业管理的三大法宝,”人为其工而乐,人为其合而喜,人为其得而念“是他所期待的御茶膳房最终达到的境界。做企业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修行。
雪域高原矿物质水、纯天然绿色原材料,以纯手工精制,在流淌的时间里转变成我们可赏、可品、可食的美食,这是我们在以成功和金钱论英雄的时代里难以找回的初心。人生,有无穷多的道路,御茶膳房人用他们独有的“敬畏“之心和”绿洲“文化,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正直、诚信、优雅、平和的生活价值。
御茶膳房,坚持并践行中国的善文化、孝文化、和慢生活之美,是三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品牌的可贵担当。经典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优秀民族品牌的千古命题,御茶膳房用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葳 潘挺 张兴
监制 | 叶晶 杨宏喜
出品人 | 时间 丛日辉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罗禹墨
撰 稿 | 罗禹墨
策 划 | 尹 杰 何晓亮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宋岩 刘智慧
采 编 | 王治慧
摄像指导 | 武真慧
摄 像 | 马威 孟泓
灯 光 | 尹 航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剪辑指导 | 刘默晗
后期制作 | 张 璇
包 装 | 孙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