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和经验积累较少,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工控产品,尤其是中高端应用领域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有望迎来更好发展机遇。
《中国品牌档案》作为一档以力求全面展现品牌发展历程、保存品牌发展记忆、传递中国品牌的经验启示为理念的大型实景拍摄品牌企业纪录类节目,将镜头聚焦到工控品牌企业——北京龙鼎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月21日,CCTV9《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播出《自主研发铸品牌》节目,走进一家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集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工程安装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龙鼎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过龙鼎源品牌发展历程,看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克难攻坚、奋起赶追的30年。
1991年,贺荣从湖北长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新疆吐哈油田。从湖北到新疆,见惯了江南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的贺荣,来到浩瀚无垠的戈壁滩,雄浑壮阔的神韵让其深深震撼。吐哈油田是一个新油田,此时正在搞大会战,几百口石油井架星罗密布。苍凉的戈壁滩与热火朝天的油田工地,让年轻的贺荣心中充满了封狼居胥的豪情壮志。
贺荣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油田生产相关专业知识,钻研如何使自控系统更好地为油田生产服务,由此迎来了人生的转机。1994年,贺荣被公司委派到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培训。美国霍尼韦尔是从事自控产品开发及生产的国际性顶级公司。在这里,贺荣学习到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技术。
加入世界自控行业顶级的公司,贺荣不光掌握先进技术,也融会贯通学习着外国企业的文化,学习他们的逻辑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看到中国的油气自动化领域充斥着国外品牌的设备,一个念头开始萌发,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主研发的品牌。
2000年,贺荣创办了北京龙鼎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自主研发的过程异常艰难,完全从零开始。一年时间,龙鼎源团队成功研发出初级版本,两年后,第二代产品问世,龙鼎源开始在业界展露头角。
据悉,2019年12月2日,我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被誉为“中俄合作的世纪工程”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沿线环境严峻、天气恶劣,在保障管道安全通气运行中,龙鼎源公司自主研发的RTU产品及成套撬装小屋控制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可靠地实现了全线的场站、阀室设备的集中监控。这标志着我国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油气长输管自控行业的核心技术。
而2020年7月18日,龙鼎源自主研发的管道应力检测系统,又成功的帮助中石化普光气田301集气站3号线破裂气体泄露事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龙鼎源始终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将不低于利润20%的经费投入到自主产品的研发,自主开发出几十项科研成果,并全部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完整的产品链和非常有特点的解决方案。多年来,龙鼎源的产品、方案及服务广泛应用于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储运、原油/成品油储存、城市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海上平台等领域。
龙鼎源创始人贺荣表示,我国工控行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仍需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持续创新,逐步进入中高端应用领域。
过去的30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中一批又一批优秀企业,以“乐于钻研、敢打硬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深入摸索,积累经验,屡创佳绩,中国工控由无到有,由弱到强。
而后,紧随着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步入全球工业4.0时代,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葳 潘挺 张兴
监 制 | 叶晶 杨宏喜
出品人 | 时间 丛日辉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李 楠
撰 稿 | 李 楠
策 划 | 尹 杰 何晓亮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宋 岩
采 编 | 宋 岩
摄像指导 | 武晓强
摄 像 | 蔡晓帅 张建业
灯 光 | 尹 航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剪辑指导 | 马 昶
后期制作 | 马 昶
包 装 | 孙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