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以花为媒传递温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花”不仅作为古代文人诗词歌赋中寄托情思的意象,更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伴侣”身份,走进千家万户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据《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作为具有古老养花传统的国家,我国花卉产业长期以来却面临着品种单一、自主育种能力不强、新优品种严重匮乏、高端花卉一直过度依赖进口等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跨三带,是世界公认的“花卉宝库”。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花卉工匠们历经艰难波折、深入自主研发、悉心科学培育,在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中国花卉种植与消费持续升温。天津市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则亲历见证了中国花卉产业30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
8月31日,CCTV9《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播出《花开世界品牌梦》,以天津市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的创立、科研、创新、融合、崛起之发展历程为缩影,讲述30年来中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最终成长为重要经济产业的变迁之路。
人和——汇聚人才深度研发 开启花卉产业报国之路
1991年,科班出身的杨铁顺开始投入花卉研发工作,他看到了中国花卉产业的问题以及广阔的前景,创立了天津市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原名天津市大顺国际花卉有限公司),开启了花卉产业报国之路。2004年,杨铁顺择址重建,进行彻底改造升级,采用当时最为前沿的连栋玻璃温室技术,着重加大科研投入,在花匠们的辛勤培育下,一批高端成品花卉陆续在这里育种、萌芽、绽放,完成改良走向市场,逐步打破国外老牌花卉强国的垄断局面。
为适应科研与生产技术需求,东信花卉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了不同形式产学研合作,构建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天津市花卉技术工程中心等科研转化推广平台,建设了科研协作示范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大中专就业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围绕温室建设、自动化设备开发、新品种筛选、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效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的凝聚力。
地利——地大物博适宜生长 基地直销成优势消费模式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种植区域广、市场地位高。目前,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和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等。
中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鲜花生活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农户竞争力下降,公司型农场规模优势开始显现,因此,以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种植行为将越来越多。
此外,农场直发占市场交易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当前鲜切花拍卖规模越来越大,每年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基地直销受追捧,不少企业和电商打从花田到花瓶的概念,但真正能撑起直销的主要还是一些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新媒体渠道增加,种植者和消费者的联系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和紧密,供应链呈现“中间轻、两头重”的“哑铃形态”,农场直发占市场交易量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天时——国家频出利好政策 政企联合共助产业发展
花卉业既是美丽的公益事业,又是绿色朝阳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人均收入翻番,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花卉产业扶持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更是将整个花卉市场掀起发展新浪潮。《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确定了全国花卉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而各地也都纷纷为当地的花卉产业发展相继发布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花卉产业的大幅发展。
2008年,为了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都市农业,在天津东丽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序引导下,杨铁顺和他的大顺花卉,完成了由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政策、资金、技术的强强联合。带着新的担当和使命,崭新的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拔地而起,从占地规模、花卉品类,到科技含量、创新高度,实现了巨大的升级和跨越。
单体温室面积世界第一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集成了欧美国家最先进的高档盆栽花卉现代化周年温室生产技术,实现了对世界一流同业企业的全方位超越,配套安装了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潮汐灌溉系统、分级系统、物流缓冲系统、AGV苗床管理系统、自动化悬吊种植系统等,满足了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控制要求,实现温室内温度、光照、湿度、水、肥一体化,分级及内部物流的自动化控制和机械化操作,利用该温室设施进行农业生产,操控精度、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业生产厂家和商家无不惊艳叹服。
荏苒三十载,东信花卉,从花卉的世界里,传达中国之美,用一叶一瓣叫响国际口碑。纵观东信花卉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杨铁顺等人对花的热忱情怀,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聚齐天时地利人和,以花为媒产业报国。一如东信花卉,更多优秀品牌企业将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花卉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新时代花卉业发展的使命,期待“美丽经济”蓬勃发展,也愿万紫千红温暖更多家庭。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葳 潘挺 张兴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王 爽
撰 稿 | 王 爽
策 划 | 尹杰 何晓亮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薛 敏
采 编 | 刘田田
摄像指导 | 武晓强
摄 像 | 菜晓帅
灯 光 | 尹 航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后期剪辑 | 刘厚瑞
包 装 | 孙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
监制 | 叶晶 杨宏喜
出品人 | 时间 丛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