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播出《一双布鞋的故事》,聚焦南京的一家北京布鞋专卖店——步源轩,通过展现一位正宗南京人制作地道中国布鞋的历程,传递千层底布鞋这一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向人们生动讲述了一个足尖上的品牌故事。
2008年6月7日,”千层底”成为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据步源轩品牌创始人杨宪成介绍,一双真正的千层底布鞋,鞋底每平方寸不多不少正好81针,一双鞋至少要2100针。
从北京到南京 一双布鞋一种生活态度
纪录片开篇,镜头移至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39号,一个不大的商铺,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中式布鞋。一双结实耐穿、柔软舒适的中式布鞋,里面蕴藏着丰厚的历史积淀、风俗掌故,有着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据了解,1996年,北京步源轩在南京山西路开门营业,这是南京第一家中式布鞋专卖店,鞋店生意非常火爆,南京城爱穿布鞋的中老年人络绎不绝。对很多人来说,到步源轩找到一双合脚的鞋子,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式布鞋,总让人感觉,懒散中透着悠闲随性,质朴中流露出大气厚重。从北京到南京,一种生活态度都可以洋溢在一双鞋子里面。
步源轩品牌的创始人杨宪成很喜欢享受生活,也把对生活的品位注入到步源轩的布鞋里。闲暇时,杨宪成喜欢穿着他最中意的千层底布鞋,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散步,去夫子庙喝一碗鲜香爽滑的鸭血粉丝汤,走在古城墙上,感受一下曾经的十朝古都、六朝金粉。杨宪成把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把平静中和的中国式生活方式融进了一双鞋子的制作中。
一双步源轩布鞋,不动声色地流露出传统与时尚的超然品质,却又实用耐看,经得住推敲,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经典。
千层底厚一寸 一双布鞋是一种文化
在步源轩的手工制鞋作坊里,步源轩手工布鞋从业艺人进行着打袼褙、纳鞋底、浸泡、闷软、锤平、整形、晒干、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日常的传统制鞋工作。一双双布满皱纹老茧的手穿针引线、反复磨剪,将柔软的棉布变成了结实耐磨的布鞋。
杨宪成介绍说,步源轩千层底布鞋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而且工艺要求严格,其中“纳鞋底”对手工的要求极高,而这个步骤无法用机器,因为针在刚度等各方面都不够,必须要用手的力量把它纳出来。纳出来的底比较硬,穿过后就会变软,如此可确保每只鞋子舒适耐磨。似柔却刚,外表随和,内心坚强,这矛盾的统一也有着我们国人性格的体现。
这些手工精湛的鞋匠们,甚至比机器制作还要精准,几十道繁复手工的结果,成就每双烙印上步源轩标志的布鞋。
杨宪成强调,步源轩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有两个重要因素——“传统”和“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中国布鞋时尚精品”,步源轩致力打造中国传统布鞋行业的标杆。
《庄子》书中云,忘了脚,是因为鞋子合适的缘故。杨宪成不仅做一份事业,还在传承一种朴实如布鞋一般的中国精神;步源轩不只是一个品牌,它赋予鞋子一种生活态度,也传递出一种删繁从简的文化内涵。杨宪成和步源轩坚持把正宗的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也将幸福感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制作人员表
制片人 | 齐葳 潘挺 张兴
总导演 | 孙晓岩
总策划 | 董宝振
本期导演 | 李 南
撰 稿 | 孙晓岩
策 划 | 尹杰 何晓亮
主 编 | 刘峰华
执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编负责人 | 宋 岩
采 编 | 王治慧
摄像指导 | 武晓强
摄 像 | 丁培 蔡小帅
灯 光 | 尹 航
解 说 | 孙少洪
录 音 | 徐少辉
后期制作 | 张 璇
包 装 | 孙宇 刘书平
责任编辑 | 曹丙峰
监制 | 叶晶 杨宏喜
出品人 | 时间 丛日辉
本期编辑 | 杜 娟